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斗指戊;太阳到达黄经195°;在每年公历10月7日-9日交节。寒露,是深秋的节令,干支历戌月的起始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。进入寒露,时有冷空气南下,昼夜温差较大,并且秋燥明显。
寒露以后,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,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,雨季结束。受冷高压的控制,昼暖夜凉,白天往往秋高气爽。从气候特点上看,寒露时节,南方秋意渐浓,气爽风凉,少雨干燥;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。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、吃芝麻、吃螃蟹、饮秋茶等。
一候鸿雁来宾,意为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。
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,意为深秋天寒,雀鸟都不见了,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,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,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。

三候菊有黄华,意思是此节气中“菊始黄华”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。
寒露时节天气转凉,北方已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,蝉噤荷残,偶见早霜。这个时节,虽然天气已经转凉,但却是赏枫叶的大好时节,有道是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说的也是这个时节。
此时挎上背包,登上山峰身临枫林之中,品味白云红叶之妙,早已成为人们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。
02
吃黑芝麻
寒露时节“吃黑芝麻”的习俗由来已久,早在古时候民间就有了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
老话讲“秋之燥,宜食麻以润燥。”芝麻具有润肠燥,排毒的功能,所以寒露时节就有了注重饮食养生的习俗。
03
喝菊花茶
菊花茶,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制成的花草茶,寒露时节“喝菊花茶”的习俗最早可追溯于唐朝,至清朝时开始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。
菊花起源于中国,它作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,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。据古籍记载,菊花味甘苦,性耐寒,有散风清热、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。所以,在寒露这一天,古人就会泡上一壶菊花茶,每天坚持喝,就能起到“和颜悦色”的作用。
04
吃鱼蟹
寒露时节,有吃螃蟹、钓鱼的习俗。俗话说:“寒露发脚,霜降捉着,西风响,蟹脚痒。”此时雌蟹卵满、黄膏丰腴,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。

《木芙蓉》
——唐代 韩愈
新开寒露丛,远比水间红。
艳色宁相妒,嘉名偶自同。
采江官渡晚,搴木古祠空。
愿得勤来看,无令便逐风。
《初到陆浑山庄》
——唐代 宋之问
授衣感穷节,策马凌伊关。
归齐逸人趣,日觉秋琴闲。
寒露衰北阜,夕阳破东山。
浩歌步榛樾,栖鸟随我还。